久居落魄

今年春节留京了。

其实说个实话,过年那,还真是我们乡下热闹。北京我也不是第一次过年了,原来上高中那会就在北京过了一回,这算是第二回吧。要说这热闹,倒不是人越多越热闹,北京城里边的人多的去了,像我们村也就几百户人,总人口也就千余人吧…但我们热闹在哪呢?我们呀,那真叫过年,大年三十前十天就置办年货。先说说买春联,其实原来都自己家写,差不多每家都有个能写的,那毛笔字写的没话说,只不过现在都有钱了,也不费那力气,买份印的也年味十足。上那集市看一圈,还有现写的,真买的没几个,但都围的一圈一圈的看,我记得上初中那会还看过一个同龄的小孩写呢,那真叫一个赞呢,当时还专门准备了笔准备练呢,结果还是夭折了,现在想来还挺后悔,当时要是建成了,指不定现在变个样呢。这买春联呢,也有讲究,我们乡下的房子不跟楼房似的是一套,连一块,而是分开一间一间的房,一般分为上房(客厅),厨房,粮食房(粮仓),还有几个住人的偏房,一般根据阴阳面叫做阴瓦房和阳瓦房,一般一进大院正对的就是上房,其余的房分居两侧,构成一个”三合院”。这其实是中华建筑流传下来的经典布局,这些从古建筑中都能看出来,故宫就是典型的代表。大概了解了院落布局,就该讲讲对联了,上房的一般是说富态人和的,比其他房的条幅要大一点;然后就是厨房的,一般是说美味常驻;还有就是粮食房的,自然是形容年年有余的对联啦,其余的房就比较随便了。剩下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对联,那就是大门上贴的,大院的大门,也就是一家的门面了,进了这个门你才能看到院子里面的房,所以大门可是重中之重,乡下经常用一家大门修的美观度衡量一家的经济水平,可见大门上的对联马虎不得。所以大门上的对联那一般得是超大号的加粗字体啦。除了各个房门上的对联呢,一般还会在寝室贴一张”福卧安康”,寓意身体健康,安乐幸福。然后还会在大门前的树上(我们那门前一般都有树)贴一张”出门见喜”。还会在窗户上贴各种窗花,或者是福字之类的,总之,只要你到了一家人家,从没进大门起到进了大门,到处是火红的对联,窗花,那才真的是有气氛。随着人口增多,建筑也逐渐适应,形成现在这样的楼房,记得起的家庭,在防盗门上贴个对联就行了,记不起的甚至都不贴了。所以啊,首先在贴春联上,年味就相差甚远了。

说完了春联,再说说这放烟花炮竹,这个传统的由来我就不多提了,就是为了驱赶年兽而流传下来的。到我们那集市上看看,基本上一半的摊都是卖炮竹的,所以你那家过年没有几圈鞭炮那真不叫过年,一般每家的小孩会自己买点烟花和新奇的玩意。买来了就得天天放,三十晚上每家都要看着电视倒计时放串千响的鞭炮辞旧迎新。反正三十前后一个月,村里几乎炮声不断,这家一个,那家一个。这又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儿歌,炮竹声中一岁除…在这种气氛中,不由的让人感受到年的欢乐。但到了北京,限放,禁放…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对,但至少没有了那种年味。

另一个我们热闹的呢就是我们”人多”,像我们那,爷爷奶奶辈的,谁家没有五六个孩子,所以到了我们这一辈,叔,舅,姨的都得有好多,所以表哥表姐,表弟表妹的也不少,一到过年,这一大家族都赶回来聚一快,孩子就得有十来个,想我们家族就走十个小孩,当然也算是望族了。一家族的人挤一块,各个年龄段的都有,吃好吃的,聊天,玩~一般年三十和之后几天都是通宵的玩,记得去年年三十还和姥爷舅舅们刷夜斗地主呢,反正是欢乐无穷。另外我们一个村的人,邻里的都特别亲热,待人都很真诚友善,过年了就串各家的门,都会把你当亲人一样招待,所以整个村子洋溢着温馨热闹的年味。但很多城里的孩子,大多是独生子女,父母有有的是独生的,一个家族也就为数不多的人,过年还一般各过各家的,一家也就三四个人过年,哪里比得上我们的过年欢乐,所以其实有时候替城里的孩子感到惋惜。不过现在农村也开始少生少育了,慢慢也就没有现在的热闹了,而且我们慢慢长大,有的已经成家立业,也不太容易聚在一起了,我们家族的十个孩子,八个已经要么上大学,要么工作,两个已经成家…那种欢乐的日子也不多了。不过幸好我的童年欢乐无比,我很庆幸。

我知道这是趋势,随着社会发展和自己成长的趋势。不过一切还是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就好,不用叹息他,跟不用去挽留或是变通,享受变化就好~

Author

Ludis

Posted on

2014-02-06

Updated on

2014-02-21

Licensed under

Comments